近年来,大方县天麻产业发展迅速,已经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、引领广大农民快速致富和拓宽致富渠道的支柱产业之一。同时,作为天麻的老产区,农户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非常高,并具有丰富的天麻栽培管理经验。本文通过总结大方县多年来的天麻栽培管理经验,以期为天麻人工栽培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。
1 水分管理
1.1 防旱
水是天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,天麻块茎含水量一般为71%~88%。由于天麻无根,不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,因此,天麻对干旱反应十分灵敏,土壤中水分不能低于其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[4]。
根据天麻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消耗量来看,在1 a中对水分要求的一般规律是“小-大-小”,即11月-次年2月为天麻的冬眠期,应控湿防冻,土壤含水量在30%左右,干爽松散即可(一般不浇水);早春季节天麻需水量小,只要有适量水分,土壤保持湿润状态,天麻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,不致脱水干缩;3-5月若春旱下雨少时,应适当浇水,促进天麻及蜜环菌的生长;若遇春旱,又不浇水,将会影响天麻新芽的萌发率及生长速度,同时也会影响蜜环菌的生长。6-9月上旬是天麻生长的旺盛季节,在正常年份,降雨量多,能满足天麻及蜜环菌的生长条件;而在降雨量少的年份,应勤浇、多浇水,使土壤中的含水量达60%左右,以保证蜜环菌及天麻旺盛生长的需要。9月中旬-10月以后,天麻生长定型而进入养分的积累阶段,此时天麻生长缓慢,需水量小,应少浇,甚至停止浇水,控制水分,抑制蜜环菌“疯长”,土壤含水量在50%左右(手握土稍成团),落地能散即可。
春旱时,在天麻栽培穴上部覆盖一层树叶或玉米秆、稻草、杂草(厚度为10~15 cm),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,有很好的抗旱保湿作用。
进入夏季,拆去塑料薄膜,留下树叶或玉米秆、稻草、杂草遮阴保温,防止下雨致使沙土板结,增加土壤透气性,能促进天麻的丰产。
大方县3-5月中旬为旱季,极少下雨,风高物燥,为保持蜜环菌及天麻的正常生长,需浇水抗旱;3月,可每隔10 d左右,掀开薄膜浇1次水;4月初拆除薄膜,4-5月中旬,每隔3~5 d浇1次水,浇水不宜太多,只要麻池保持湿润即可。5月中旬进入雨季后,则停止浇水,并挖沟排涝。
1.2 防涝
在天麻生长旺盛的夏季,需水量较大。一般情况下,夏季雨水多,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天麻是有利的;但遇大暴雨后,若天麻栽培穴积水2~4 d,就会引起天麻腐烂,特别是底土层排水不良或地势低洼之处及在平地、屋顶栽天麻,更应妥善做好排水工作。
相对而言,对天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秋涝,这段时间,正是梅雨季节,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,光照不足,形成低温,天麻生长速度减慢,提前进入休眠期,然而蜜环菌在6~8 ℃的低温下仍可生长,在此环境条件下不利于天麻生长,而只利于蜜环菌生长,由于新生麻丧失了抵御蜜环菌侵染的能力,蜜环菌会浸染新生麻,并引起幼嫩的新生麻腐烂,且箭麻受害最严重[5]。因此,9月下旬-10月份要特别注意在栽培场地顺坡度开挖排水沟防涝,千万不能让水浸泡天麻种植穴,10月下旬要减少或停止人工浇水,切忌“宁可干旱而勿涝”。
大方县年平均降雨量为976.3 mm,降水丰沛,基本上可满足天麻的水分要求,但全年总降雨量的86.5%集中于5月下旬-9月下旬,雨季一定要开沟防涝,防止沟、池积水,以免天麻腐烂。
为了掌握本区气候规律,麻农应到当地气象站了解情况,并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報的习惯。
2 温度管理
2.1 防冻
天麻对低温有一定的忍耐性,主要由于其祖先长期生活于高寒山区的缘故,但天麻对低温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,如果超过了天麻能忍耐的低温极限值,天麻就会遭到冻害。天麻越冬期间在土壤中一般可以忍耐-4~0 ℃的低温,但不能低于-4 ℃;若暴露在0 ℃左右的空气中,块茎就会受到冻害,一旦种麻遭到冻害,就会使产量降低或无收成。入冬后,天麻随着气温的缓慢降低,其抗寒能力逐步增强,但遇不正常的骤然降温,极易造成冻害;因此,大方县麻农要谨防入冬后的第一次寒流及开春后的“倒春寒”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- 上一篇: 闵琦辉:做强天麻产业 带富一方乡邻
- 下一篇: 带你了解高海拔乌天麻种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