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小子—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对根腐、立枯、猝倒、枯黄萎、灰霉、疫病、锈病、叶斑、茎基腐、叶枯、黑黑星、炭疽、褐褐斑、黑黑斑、青枯、霜霉、绵绵腐、溃、软腐、根肿、菌核、病毒病等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一、天麻根腐病症状
发生根腐病的天麻,其块茎皮萎黄,中心组织腐烂,块茎的切面渗出有异臭的白色浆水浓液。开始表皮萎黄,中心组织变软腐烂,有时组织内还会出现不同颜色斑点或条纹;有些表皮上先出现黑斑,且逐渐增大,最后腐烂成稀糊状。由于天麻在地下生长,有些症状不详,严重时造成全窝天麻腐烂。
二、天麻根腐病发生原因
1、土质
根腐病常见于土壤保墒、透气性能差的地区,天麻在这种场地生长发育不良,天麻由于得不到营养而蔫腐死亡。
2、高温、高湿环境
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杂菌生长,天麻块茎很快出现灰白色的杂菌菌丝,并逐渐向窝内腐殖支蔓延。该病害菌的特征是百闻不如一见害菌丝间形成黄白色、菜籽状的菌核,天麻经病害菌浸染,即从局部至全身腐烂。
3、多雨排水不良
天麻生育受抑,功能减弱。天麻本身抗逆能力较强,仍能正常生长,根腐病病菌突破天麻的溶层在块茎内迅速繁殖发生腐烂的块茎皮,多发生于七、八、九月多雨季节。
4、栽培错误
根腐病的出现大多是因为下种量过大、穴内又无栎树叶等腐殖质。尽管有适宜天麻发育的气候条件,但由于得不到营养,天麻瘦长,病害趁机加入逐渐导致根腐病的发生。
三、天麻根腐病的防治
1、种植地区
选择团粒结构好、渗水性能强、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,并要求15°~25°斜坡的林地,土壤pH值为5.8~6,湿度为40%。高山区选阳坡,中浅山区选半阳坡,低山丘陵选林下栽培。
2、种植管理
在培植天麻前要严格选择菌材和菌床,坚决不能将带病种麻栽入菌床上。其次加强田间管理,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避免长期积水,是防治根腐病发生的根本措施。
3、土壤管理
精耕细整土地,悉心培育壮苗,在移植时尽量不伤根,精心整理,保证不积水沤根,施足基肥。选用周围病害少的地区来栽培天麻,必要时可进行土壤消毒处理。
4、药剂防治
施用微生物菌剂根小子及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减少化肥的使用量,有效预防根腐病发生。对于已发生根腐病的植株,可使用微生物菌剂根小子进行灌根处理,每间隔10天1次,连续2~3次,可有效抑制根腐病病害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
- 上一篇: 曾经风靡一时的天麻种植,现在怎么样了
- 下一篇: 道地药材之彝良乌天麻